2月16日下午,在正德楼第二会议室召开“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国际国内比较研究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戴国洪,副校长俞亚萍、王志华、叶霞、王俊、范洪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战略性与政策性重大招标课题《江苏一流应用型在学建设的国际国内比较》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戴国洪主持。
课题组成员围绕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主题,分别汇报德国、日本、英美、省域等应用型大学的比较研究。职教学部承担德国、英国、美国比较研究,德国应用型科技大学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使命,其教育模式注重校企合作、专业实践和应用性,师资队伍突出实践能力;英美应用型高校受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较大,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学术飘移的普遍现象。高教研究中心承担日本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基于学术与职业分析框架,技术科学大学是应用型高校的代表类型,其办学愿景清晰具体,人才培养重视实践,理工学科特质鲜明,产学研合作和国际化合作层次多样类型丰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承担省域比较研究,通过省别政策梳理,对比分析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典型案例,探索适合我省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建设路径。
会上,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围绕我校如何推进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展开深入讨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戴国洪作会议总结,他说,本次研讨会是校行政办公会的一次创新,会议围绕深入推进我校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研讨主题,融汇学术研究、政策分析、案例剖析、校情研讨等诸多要素开展研讨交流。他提出,分管各条线的校领导在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各条线建设的过程中要提高站位,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要运用系统思维对一流应用型大学何为“一流”、何为“应用”、何为“大学”,做好谋篇布局。通过对国际国内应用型大学的比较学习,要进一步开展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路径、师资队伍建设、大学评价标准等专项研究,为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大学提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图:宣传部;文:谢娟;审核:关明云)